差異致安全感缺失 中國留學生熱衷“抱團取暖”

圖為馮天麟(左一)與同校的中國留學生聚餐合影。
隨著留學熱升溫,國外大學校園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身影。一些留學生由此樂於在中國人的圈子裡活動,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那麼,這麼做的利與弊有哪些呢?
留學生注重選擇
當?shù)厝A人社交圈
大部分留學生出國時都抱著“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心態(tài)。走出國門后,一些學生遇到了現(xiàn)實問題,表示國外很難交到朋友,無法融入當?shù)丨h(huán)境。於是便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將自己的社交圈局限在中國留學生中,抱團也成為留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馮天麟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生。她在未適應校園環(huán)境時,去尋求了學姐的幫助。學姐也是在墨爾本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她將馮天麟帶入當?shù)刂袊魧W生的圈子中,使馮天麟很快融入了這個群體中。她回憶起自己剛到大學時的抱團行為說,“我在找合租舍友時,會傾向於選擇中國舍友﹔在學校的課堂上,我也習慣和中國人組成小組一起學習。”
刑航在美國羅格斯大學學習人力資源專業(yè)。她認為,中國留學生抱團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一般來說,大家會尋找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做朋友,因為擁有同樣的故鄉(xiāng)情懷,彼此很容易相互交流﹔如果室友是中國留學生,或者因?qū)W習的專業(yè)相同,亦或來自同一個社團,就會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傊?,留學生之間結(jié)識的渠道多樣,所以結(jié)成的小團體也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毙毯秸f。
語言和思想文化差異
造成“抱團”行為
有接受採訪的留學生告訴筆者,學校裡的外國教授曾和他們討論留學生抱團現(xiàn)象。教授認為,中國留學生習慣結(jié)伴而行是產(chǎn)生抱團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馮天麟則這樣看待自己的抱團行為:“澳大利亞的華人非常多,華人圈子龐大,會形成強有力的凝聚力。而且,能夠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聽到鄉(xiāng)音,親切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們很容易在華人圈裡建立起自己的人脈關(guān)系。”
刑航的室友是中國人。她認為,與室友抱團並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可以減少來自生活和學習上的壓力。刑航說:“在很多情況下,尋找中國同胞相助更加方便。中國人和中國人更容易成為知心朋友?!?/p>
一些剛到國外不久的留學生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可能導致他們一時找不到和外國人的恰當?shù)慕煌绞剑偌由险Z言交流上存在問題,於是他們更加傾向於和華人交流。
刑航說:“初到國外陌生環(huán)境,人往往缺乏安全感,不知如何敞開心扉同他人交往,於是留學生會選擇通過抱團的方式來尋求慰藉,相互‘取暖’。此外,還有一些人因為擔心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差,英語發(fā)音被人嘲笑,而羞於表達自己,不敢融入外國人的群體?!?/p>
走出“舒適區(qū)”
才能融入當?shù)匚幕?/strong>
在筆者採訪到的一些留學生中,部分留學生表示,雖然身在國外,但平時和外國人來往並不多。大部分認識的外國人都是學校裡的同學,交往也僅局限於一起上課,生活中基本沒有太多的交集。所以畢業(yè)時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自己幾年下來並沒有交到多少外國朋友。
宋沫函就讀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她認為,留學生融入當?shù)匚幕某潭纫蛉硕??!澳切⒆约旱呐笥讶窒拊谥袊魧W生圈子裡的人,往往失去了提升英語表達能力的機會,也失去了了解外國人的機會。以至於即使身在國外,也對外國人存在誤解,認為他們不易親近等。其實,隻要敞開心扉,秉承開放的態(tài)度,適當改變自己的交友方式,多參加社交活動,勇敢地表達自己,就會交到朋友?!?宋沫函說,“我在坐公交車時,經(jīng)常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外國人,我們彼此會熱情友好地打招呼,有時還閑聊上幾句。我很享受這種日常的交流?!?/p>
馮天麟說:“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抵觸和外國人交流。如果嘗試著主動交流,就會很快融入到他們的群體中?!瘪T天麟認為,在同中國人交往和同外國人交往之間,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有的時候,留學生可以採取抱團行為,如在中國節(jié)日聚會、解決生活上的燃眉之急等。但是也不能隻在華人的圈子裡打轉(zhuǎn),畢竟出國的目的,除了學習知識,獲得文憑,還應該有了解當?shù)匚幕@項內(nèi)容。過於封閉自己,出國的意義也會打折扣的。(林之韻)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年06月22日 第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