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授課方式大不同 海外學子可獲雙重收獲

這是張羽琦(右)在格拉斯哥大學校園內與同學合影。
留學期間,她得到了許多老師、同學的幫助並順利地完成了學業(yè)。她認為,國內外的教學方式各不相同,學習中的收獲也不同,但同等重要。
圖為李帥(第二排左二)和同學、老師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畢業(yè)典禮現(xiàn)場。李帥認為,國內老師的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外老師的授課方式則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國內外大學的教育模式存在差異。這種差異體現(xiàn)在教師授課方式、考評制度以及教育理念上。對於海外學子來說,在兩種教育模式間進行切換,能夠親自比對出不同的特點,吸取兩種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也有機會獲得不同教學模式下的雙重收獲。
授課模式有何不同?
國內講求:循序漸進
國外鼓勵:多元融合
談及國內外授課方式的差異,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就讀的張一諾說:“在國內上課時,總覺得課堂氛圍比較嚴肅,老師會強調‘教與學’的不同,即使互動也帶著較為明顯的身份標識進行,因此學生在意見表達時或多或少會受到局限,狀態(tài)也不如在國外課堂上那般輕鬆自然。”“但是,國內老師在課上講授的知識更多,這能讓我們在思考時有明確的方向。”
對於國外大學的課堂氛圍張一諾用“更高的自由度、更強的互動性和更深的參與感”來概括?!霸诤商m學校裡,老師的授課方式十分自由,課堂上也沒有那麼多的規(guī)矩,老師很少會嚴格把控課堂的流程。學生們不需要舉手發(fā)言,一旦有了自己的看法,或者聯(lián)想到了什麼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發(fā)表意見,老師也會把更多的發(fā)言機會留給學生?!?/p>
“我有一門課叫做《公共文化》,在討論課上常常涉及‘社會性別’或者是‘種族’的議題。”張一諾舉例說:“在老師的鼓勵下,班上不同性別、不同種族的同學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這樣一來,一個問題就可能有了一百種答案。課堂上多元觀點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給予我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讓我有了加倍的收獲。”
張羽琦曾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就讀,她在談到國內外老師在課堂引導方式上的差異時說:“國內的老師講課循序漸進,常常由淺入深地引導﹔而英國的老師喜歡用多樣化、趣味化的方式引入課堂的主題。國內的老師常常先鞏固前一次課程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講授新的知識點﹔英國的老師通常會提前準備討論的提綱和參考文獻,或是讓大家觀看相關的視頻?!?/p>
張羽琦還舉了她在《電影和電視史》這門課上的課堂體驗作為例子:“有一節(jié)課的主題是電視的普及對歐美國家家庭的影響。老師便讓我們觀看與之相關的、當時流行的美國影視劇,還專門找了當時電視企業(yè)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加以說明。這種引人入勝的引導方式讓我們快速地進入課堂狀態(tài),但可能也更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國內老師課堂引導的方式雖然形式上不夠豐富,但是更側重鞏固基礎知識,能幫助我們扎實地掌握新知識?!?/p>
張一諾的感受是:“我在荷蘭上學,有的課堂討論議題是荷蘭特殊國情下才生成的,一開始我覺得好像和自己沒有多大關系,但是老師講課的方式提升了我的參與感。慢慢地,我在課上也會跳脫出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地理邊界的限制,站在人類共同體的角度,更有代入感地去思考。
課程任務有何不同?
國內強調:深度挖掘
國外側重:廣泛發(fā)散
“荷蘭大學裡的老師很少在課程考評中設置考勤制度?!睆堃恢Z說道:“國內的不少老師上課時常常點名,期末成績的評定也會考慮出勤率﹔而在荷蘭大學裡,老師對於遲到、早退這樣的行為似乎並不很在意。有一次,班上有一位同學需要趕火車,便在課上到半截時離開了教室,老師不僅沒有生氣還幽默地開了個玩笑,這讓我挺驚訝的?!?/p>
“但是在論文的審核上,英國老師的要求可能比國內的老師更嚴格?!睆堄痃貞浧鹱约旱牧魧W時光,說:“寫論文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英國的老師不僅僅在論文寫作的形式上有很嚴格的標準,比如注重引用格式的規(guī)范性﹔而且對文章通篇的邏輯性要求也特別高。國內的老師則比較側重論文的核心內容,對細節(jié)上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
在課程任務的安排上,國內外老師也各具特點。對此張羽琦總結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老師都十分看重閱讀量,學生在完成平常的作業(yè)或是期末論文的時候都需要做大量的閱讀。但是國內的老師更側重深度,經常會讓我們精讀一本書或者某幾個主流學說的觀點,希望我們向更深的層次挖掘,去萃取理論的精華。英國的老師傾向於閱讀的廣泛性,希望學生閱讀不同學者的觀點,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
在學習能力的考核上,國外的老師更注重學生的批判思維。“國內考試內容的設置中會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復述情況﹔而在荷蘭,老師一再強調的是批判性的思考,希望學生不是一味地完全認同所學的理論,而是提出認同的和不認同的地方,這種考核方式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消化一些較為生澀的理論。正是通過這種訓練,我開始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批判性地看待不同的理論,更容易記住所學,無論在考試還是在論文寫作中,能更加靈活、辯証地運用它?!睆堃恢Z從另一個角度補充道。
此外,海外學子還提到了國外課程考評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師反饋機制。張一諾說,荷蘭學校在老師和學生之間設有專門的反饋系統(tǒng),老師對論文的批改以批注的方式在系統(tǒng)中呈現(xiàn),希望改進的地方和認為寫得好的地方都清晰地標注出來,同時還會附加很多評語。而在國內,上交論文后很難得到這麼細致的反饋。
課余互動有何不同?
國內整合:講座分享
國外細化:個別輔導
留學生在國外求學時,面臨著適應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除課堂教學外,在課余互動中也能體驗到不同教學模式的特色。
“如今,國內的老師似乎更經常與同學在線上進行交流,他們會上傳與課程相關的閱讀材料,還會轉發(fā)一些優(yōu)質的公眾號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而在英國,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更多集中在線下。很多老師都有特定的咨詢時間,學生可以提前預約,就自己的疑問向老師求助?!崩顜浽谟鴤惗卣谓洕鷮W院獲得了地產經濟學碩士學位。他曾多次利用咨詢時間和老師進行交流互動。
“我在寫論文的時候常常會去找老師討論選題,老師十分耐心地為我解答,也會提出建議。如果覺得我的選題需要修改,便會推薦一些文獻讓我閱讀,引導我找到答案和修改的方法?!崩顜浾f道:“我覺得這種方式很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開始主動地與老師溝通,更加獨立地解決困難,完成課業(yè)任務?!?/p>
李帥已經工作一年有余,他談到了求學時課下與老師的交流對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的影響?!皣鴥韧獾拇髮W都設置有職前教育的相關課程內容。國內大學多通過邀請專家,以講座等形式開展該課程﹔國外大學則更側重實踐性。”
在上學期間,學校給李帥安排了一名專門指導職業(yè)規(guī)劃的老師?!八趥惗氐幕ㄆ焱顿Y銀行工作,我們常常約在倫敦的金融城喝咖啡,她也會帶我參觀相關的企業(y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工作的經歷,這對我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而且老師還幫助我寫推薦信、修改簡歷,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被貞浧疬@位職業(yè)規(guī)劃導師,李帥言語裡滿是感激。
張羽琦也分享了她在留學期間收獲的感動:“剛到英國上學的時候,老師和同學的語速我無法適應,常常跟不上,錯過了重要的內容。但是第一節(jié)討論課后,老師特地問我上課是否遇到了困難。我把情況告訴他后,他跟我說抱歉,並且說以后會放慢語速。果然,第二節(jié)課老師的語速明顯變慢了。這讓我覺得十分溫暖?!?林曉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9月06日 第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