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民文
- English
- 網(wǎng)站無障礙
- 舉報
- 登錄
中外科學家揭秘螞蟻在恐龍時代的組織架構
2025年06月19日09:32 |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jù)新華社電(記者白瑜)近日,由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德國明斯特大學、南昌大學、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科學家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聯(lián)合發(fā)表研究成果,揭示了螞蟻適應性輻射與社會性演化的遺傳基礎。
身長不足一厘米的螞蟻,竟擁有足以令人類佩服的組織能力。它們不靠語言溝通,卻能協(xié)同建造驚人巢穴﹔它們沒有領袖意識,卻有最嚴密的分工體系。聯(lián)合研究團隊通過整合全球163種不同螞蟻的全基因組數(shù)據(jù),重構了蟻科的生命之樹,涵蓋現(xiàn)生螞蟻16個亞科中的12個,343個屬中的97個。這項成果不僅澄清了蟻科物種復雜的親緣關系,更是將螞蟻的共同祖先追溯到約1.57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揭秘螞蟻在恐龍時代的組織架構。
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在螞蟻共同祖先的基因組中,與嗅覺感知相關的基因家族發(fā)生了顯著擴增,表明螞蟻的共同祖先已經(jīng)具備社會通信的關鍵分子機制。不同種類的螞蟻在調(diào)節(jié)“誰當蟻后、誰當工蟻”的過程中,這些信號通路的作用機制存在差異,反映出它們在自然選擇下的適應性演化。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南昌大學教師熊子軍介紹:“以保幼激素和胰島素信號為核心的保守通路在螞蟻社會性演化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螞蟻中許多社會性狀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共同塑造了螞蟻表型的多樣性。我們的研究從基因水平、基因家族、基因調(diào)控網(wǎng)絡和保守信號通路等多維度揭示了驅(qū)動螞蟻社會性演化的分子遺傳基礎。”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客戶端下載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