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wǎng)>>教育>>滾動新聞 |
董建華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wǎng)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一位現(xiàn)在正在讀大學的學生敏,路過學校來看望我時說:“老師,真沒想到我會考取重點大學!”我在對他表示祝賀的同時說:“你最喜歡老師給你說的哪句話!”“日求寸進終會成功!”敏幾乎是脫口而出!
當時我教敏時,他的成績并不好,他說:“數(shù)學課他聽不懂,面對英語單詞記憶力又差!”我說:“當年,我數(shù)學計算能力很差,現(xiàn)在不也當上了數(shù)學老師嗎?讀書時曾經語文從來考試不及格,現(xiàn)在不也學會了寫文章!其實一個人的能力都差不多,關鍵在于毅力和恒心,離考大學還有三年的時間,記憶力再差,每天背五個單詞,三年下來應對高考的單詞量也夠了,數(shù)學成績再差,每天做一道題目,三年下來還擔心數(shù)學成績不好嗎?”
敏聽了我的話,成了班級學習最努力的一名學生之一,無論是課內課外,總看到他努力學生的身影,但最初雖然努力,成績還是上不去,同學們都嘲笑他:“這么努力的學習,成績反而比我們玩的人還差!”敏也曾經氣餒過,我對他說:“如果想上好大學,就認準目標,走自己的路,不要理睬他人的評價,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也不是做給他人看的!”
敏真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聽了這些話學習毅力更堅決了,在學習上不再有其他想法,甚至一度在自己的課桌上貼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樣的標簽! 敏的恒心終于換來碩果累累,特別是進入高三以后,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學習基礎開始隨著高三復習的深入,而凸顯出越來越優(yōu)異的成績!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早餐吃了三個饅頭,第一個沒吃飽,第二個還是沒吃飽,第三個吃飽了,于是說要是想到吃第三個饅頭能吃飽,當初何必吃前兩個饅頭呢!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積累的案例。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別人的結果好壞都很關注,但對別人獲得結果的過程往往不屑一顧!其實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一族而就,都是慢慢積累的結果!
曾有一位朋友買彩票。先是中了三千元,接著又中了三千元,后來一下子中了十萬元大獎,大家紛紛出錢請他幫忙買彩票,他說:“我買彩票已經買了三年了,每天堅持買幾張彩票,下班后無事揣摩中獎數(shù)字的走向,才獲得這幾次中獎的機會,哪能一下子就會中了這么多獎金!”
生活中很少有不慢慢積累,而一下子就取得突出成績的案例!
有一位同事松初上講臺,就想一鳴驚人,根據(jù)在大學所學的教學理論知識,開展了自己轟轟烈烈的素質教學改革計劃,在自己班上全面落實他自認為的素質教育。
班上其他老教師怕他不切實際超音速的改革計劃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從不同側面提出建議,希望他根據(jù)學生實際慢慢來,他認為這些老教師不思進取,被應試教育沖昏了頭腦。
經過他的教學改革,學生玩的時間也多了,也建立了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班級活動也開展的如火如荼,但一場考試下來,班上各科成績都居于年級后列,他認為這是教學改革過程必須要走過的彎路,隨著他堅持的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成績必然有一個大的飛躍,但后來幾次考試證明,學生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差,當他繼續(xù)堅信自己的做法時,部分學生和家長對他的做法提出了質疑,紛紛要求換班和轉學。
有一次,有一個家長來找他,他企圖用自己的教學理論來說服家長,耐心的對家長說:“你不要看到其他班上學生成績優(yōu)秀,那是用學生的健康為代價換來的,是老師用溫柔的愛來摧殘著學生的心靈,我的做法學生成績雖然不好,但有助于他身心健康!奔议L說:“老師,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找工作不容易,您雖然現(xiàn)在沒有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但孩子成績差,將來找不到好工作,您保護了他一年的身心健康,說不定將來要溫柔的摧殘他一輩子!
家長的話,讓松滿腔的教學改革熱情瞬間化為烏有,垂頭喪氣的回到家里,他那教書的父親知道了原因后,意味深長的說:“萬事不可急于求成,你的教學思路值得肯定,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素質教育沒有你想的這么簡單,你想,從沙子到珍珠的過程是緩慢的。沙粒落入珍珠的貝殼里,為了減輕疼痛珍珠蚌不斷的分泌出珍珠質,把沙粒包裹起來,經過若干年的包裹,才會形成一顆璀璨的珍珠!
聽了父親的一席話,回校后松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改革思路,每天刻苦鉆研教學理論,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想基礎,讓自己的教學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學生成績,他的做法逐步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
俗話說:“一口氣不可能吃成胖子!”無論做何事,每天堅持,日求寸進終會成功!
相關專題 |
· 中小學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tài)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tài)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yōu)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tài)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yè)動態(tài)模擬填報系統(tǒng)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qū)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wǎng)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