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民文
- English
- 網(wǎng)站無障礙
- 舉報

- 登錄
旅美華僑李晶,因孩子的夢想而起步——
歸國織夢助推中國馬術邁向國際化(僑界關注)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旅美華僑李晶。 |
![]() |
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辦的第十二屆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 |
![]() |
掃碼觀看視頻 |
深秋的北京,“鳥巢”再度展現(xiàn)策馬奔騰的精彩。作為亞洲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馬術盛會之一,第十二屆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于10月16日至19日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辦,今年賽事主題是“躍見傳奇”。
創(chuàng)造這場“傳奇”的人物,是一位旅美華僑。她曾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遠赴重洋求學的留學生,在異國他鄉(xiāng)扎根、成家、創(chuàng)業(yè);如今,她將人生下半場的重心,轉回故土,用一匹馬、一場賽事、一份熱愛,為中國體育的國際化鋪路搭橋。
她叫李晶,一位將個人夢想、母愛深情與家國情懷融于馬背之上的開拓者,被業(yè)內(nèi)譽為“中國馬術的國際推手”。她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奮斗史,更是一曲華僑華人反哺桑梓、連接中外的動人樂章。
???一切從零開始
女兒之問喚醒她深埋心底的文化鄉(xiāng)愁與責任意識,創(chuàng)辦中國首個在國家級地標舉辦的常設性國際馬術大賽
李晶的人生本可寫成另一種劇本。作為較早赴美深造的留學生,她在異國扎根建筑行業(yè),事業(yè)有成,生活安穩(wěn)。然而,命運的韁繩被女兒輕輕一拉,便轉向了全新的方向。
“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動物,尤其熱愛騎馬?!崩罹У呐畠涸诿绹錾L大,自幼跟隨德國傳奇騎手魯?shù)赂瘛け葼桋U姆學習馬術。2009年,她帶女兒回國觀看全國運動會的馬術比賽。賽后,小女孩仰頭問:“媽媽,我可以回來騎馬嗎?”這句天真之問,像一顆石子投入靜湖,在李晶心里激起層層漣漪。
女兒的愿望,點燃了李晶投身馬術事業(yè)的初心。她開始深入研究中國馬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積極推動高水平賽事落地中國。
彼時,中國雖有馬術相關賽事,但尚未形成規(guī)模。2011年,李晶攜手女兒的教練、“德國馬術之父”比爾鮑姆,與中國馬術協(xié)會、國家體育場(鳥巢)達成合作,引入國際馬聯(lián)認證賽事——中國國際馬術大師賽。
這是中國內(nèi)地首次舉辦高規(guī)格的國際馬術障礙賽。沒有先例可循,一切從零開始:場地改造、獸醫(yī)團隊組建、馬匹運輸檢疫、規(guī)則普及……每一項都是挑戰(zhàn)。作為非行業(yè)出身的“門外漢”,李晶帶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邀請國外專家團隊在“鳥巢”駐場指導,學習國際標準,逐一攻克技術難題。
“第一次辦賽,來的國際騎手不到30位,觀眾也不多。”她回憶道,“我們要一邊比賽,一邊向媒體和公眾解釋什么是‘罰分制’,什么叫‘拒跳’?!蹦菚r她既是組織者,也是講解員,在國際馬聯(lián)、中國馬術協(xié)會以及各方合作伙伴的幫助下,邊實踐邊學習,逐步建立起符合國際標準的辦賽能力。
“我們希望從賽事切入,借助‘鳥巢’這一標志性場地,讓更多公眾看見馬術的魅力,推動這項運動在中國生根發(fā)芽?!?012年,浪琴表成為冠名贊助商,促成該賽事常設性地落戶“鳥巢”。
經(jīng)過10余年發(fā)展,浪琴表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已成為中國馬術界的標志性賽事,為中國騎手提供了與世界頂尖選手同場競技的平臺?!敖衲晔苎鱿?2位國際選手中,有5位曾位列世界排名第一,代表了全球馬術運動的高端水平?!敝袊R術協(xié)會副秘書長陳九慶表示,該賽事已成為推動中國馬術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橋梁。
???信任與托付的雙向奔赴
推動“鳥巢之路”預選賽、組織青少年培訓、送苗子赴歐洲深造,推進中國馬術運動向大眾化、專業(yè)化、國際化邁進
如果說最初的動力來自母愛,那么李晶至今的堅持,則源于對中國年輕騎手的期待。
“我每年都回來看比賽,總能看到新面孔?!崩罹忧榈卣f,“有的孩子才八九歲,站在馬上,身影小小的,眼神卻堅定。他們的父母告訴我:‘我們的夢想是從‘鳥巢’開始的?!?/p>
隨著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家庭愿意讓孩子接觸馬術?!霸S多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平時注意力分散、缺乏興趣,但一到馬場就變得專注、安靜,愿意花一整天時間和馬相處,學習溝通與照顧?!崩罹дf,“馬的靈性極高,人們與它可以建立起超越語言的情感聯(lián)結。這種純粹而深刻的關系,正是馬術最動人的地方?!?/p>
“駕馭一匹千斤重的馬,不是靠蠻力,而是靠人與動物之間的理解、信任與共情?!崩罹Ы榻B,“賽場上,我們看到騎手與馬匹默契穿越障礙,這種配合有時是人幫助馬克服恐懼,有時是馬在關鍵時刻支撐起疲憊的騎手。正是在這種相互扶持中,才能‘躍見傳奇’?!?/p>
“馬術是一項需要與另一個有情感的生命共同完成的體育項目,是信任與托付的雙向奔赴?!痹诶罹Э磥恚R術教會孩子們的不只是技能,更是責任、耐心、關愛與尊重——這些品質(zhì),不僅適用于賽場,也貫穿于人生的每一環(huán)節(jié)。
“我們希望通過高規(guī)格、開放性的賽事呈現(xiàn),展示這項運動背后蘊含的人文關懷與生命哲思。”李晶期待,馬術能在中國更多城市生根發(fā)芽,成為青少年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載體。
為讓更多的中國選手獲得參賽機會,她主導推出“鳥巢之路”全國預選賽,建立本土化賽事體系,覆蓋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地,一年10余站比賽,形成完整的晉級通道。本屆賽事,又首設京津冀、大灣區(qū)、西南、長三角四大賽區(qū),并首次引入“復活賽”機制。
同時,她積極推動青少年人才培訓計劃,組織系統(tǒng)培訓,每年選拔優(yōu)秀小騎手赴德國、比利時等地集訓,讓他們在世界頂尖的訓練環(huán)境中成長。
“從零起步,到如今形成完整的賽事體系,再到為青少年騎手搭建成長平臺,李晶攜手合作方走過的不僅是技術升級之路,更是中國馬術走向規(guī)范化、國際化的重要歷程。”國家體育場相關負責人說。
???既懂中國,也了解世界
“我只是一位普通母親,因孩子的夢想而起步。但走著走著,就發(fā)現(xiàn)這條路連著國家、連著文化、連著未來?!?/p>
從海外創(chuàng)業(yè)打拼,到回歸祖國推動一項新興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為海外華僑,李晶始終認為,自己這一代人的特殊意義在于:既懂中國,也了解世界。
“我們在國外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回到祖國,就想把這些經(jīng)驗轉化為推動發(fā)展的力量?!彼f,“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因孩子的夢想而起步。但走著走著,就發(fā)現(xiàn)這條路連著國家、連著文化、連著未來?!?/p>
“十幾年前,我們并未預料到這項運動在中國能發(fā)展得如此迅速。”李晶說,馬術是一項高度依賴配套資源的運動。除了騎手,還需要專業(yè)的獸醫(yī)、蹄鐵師、馬工、營養(yǎng)師等一系列技術團隊。每一匹競技馬都像一名運動員,需要科學訓練、精細護理和全方位保障。
她提到一個令人揪心的事實:十幾年前,賽馬在比賽中常因劇烈運動引發(fā)“腸打結”等急癥,而當時國內(nèi)具備救治能力的獸醫(yī)寥寥無幾,手術成功率不足20%。加之馬匹體重接近千斤,運輸困難,許多傷病往往只能遺憾放棄。
“目前,情況已大為改觀,這類手術已可在一兩小時內(nèi)完成,治愈率顯著提升,專業(yè)人才也在不斷成長?!崩罹дf,近年來,中國多所高校開設了馬匹護理、運動康復等相關課程,科研力量正在逐步介入。同時,在藥品、營養(yǎng)品、康復設備等領域,中國也正加快自主研發(fā)與國際合作的步伐。
如今,中國馬術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馬匹進口量躍居全球前列,從8歲孩童到海外訓練的職業(yè)選手,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出現(xiàn)在國際賽場上。
李晶欣慰地看到,在中國,馬術這個曾經(jīng)的“小眾”項目,正逐漸走向大眾化、專業(yè)化、國際化。“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在國際賽場上摘金奪銀,更是讓這項充滿人文精神的運動,成為連接人與自然、傳遞愛與尊重的文化橋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wǎng),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