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民族音樂傳承周舉辦
彩雲之南 樂聲飛揚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
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在富寧縣牙牌村開展坡芽歌書調研活動。 |
![]() |
|
閉幕式演出現(xiàn)場。 |
本報電(曹晶)日前,第三屆中國民族音樂傳承周在雲南省舉辦。該活動由中央音樂學院與雲南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以“交流互鑒、共譜華章”為主線,在昆明市和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市、丘北縣、富寧縣聯(lián)動開展?;顒油ㄟ^“專場演出+學術研討+美育實踐+田野採風”的多元形式,讓民族音樂的千年音韻響徹雲嶺大地,帶來一場民族音樂展示、學術交流討論、文化傳承發(fā)展的盛宴。
雲南素有“歌舞海洋”“音樂富礦”的美譽。在雲嶺大地上,各民族同胞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聲樂藝術、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器樂文化,呈現(xiàn)出“一山不同調,十裡不同音”的生動景象。
第三屆中國民族音樂傳承周不僅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魅力,更注重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開幕式音樂會上,《雲之際》《幾時》《耍龍調》等多部新創(chuàng)作品進行首演,這些作品在保留民族音樂基因的同時,拓展了傳統(tǒng)音樂的表現(xiàn)維度,探索著民族音樂的更多可能。
中央音樂學院藝境室內樂團與雲南文山坡芽歌書合唱團合作的合唱曲目《幾時》,取材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坡芽歌書”。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周娟從“坡芽歌書”中擷取29句精華,在保留了壯語原聲古樸韻味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一場生動的音樂對話。
同樣取材於“坡芽歌書”的民族室內樂《雲之際》,青年作曲家李陸源則對雲南民間音樂的“生活性”印象深刻?!澳切┬赏皇菫榱吮硌荻?,而是生活裡自然而然的表達,可能是放牛、勞作,或是呼喚的聲音?!彼J為,這種將音樂當作“生活方式”的狀態(tài),是極為珍貴的音樂活動。
傳承周活動期間,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在雲南多地開展了類型豐富的音樂活動。在昆明市明通小學,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鄒州帶來了專題講座。她結合實物演示,講解古箏的歷史文化、基本構造與演奏技法,並進行經典名曲片段示范演奏﹔在丘北縣錦屏鎮(zhèn)中心小學,中央音樂學院師生以邊演邊教邊學的形式,把專業(yè)指導、互動交流融合在節(jié)目表演中,從作品的音準、節(jié)奏到情感表達逐句雕琢,與孩子們進行交流。
同時,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們還深入富寧縣牙牌村開展“情尋坡芽覓真音”調研交流研討。他們將課堂設在田野,切身感受民族音樂扎根生活的原生態(tài)魅力,也為自己創(chuàng)作汲取了養(yǎng)分。專家學者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鄉(xiāng)土文化能人面對面深入交流,探討民族音樂的活態(tài)傳承與未來發(fā)展。
“我特別喜歡苗族的蘆笙舞,律動感強,非常帶勁兒?!敝醒胍魳穼W院音樂教育學院學生奐振楠說,這次活動讓他體會到民族歌調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對他今后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靈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