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wǎng)>>教育>>2012高考報道_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賀衛(wèi)玲 黃京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wǎng)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制圖/楊誠
■記者 賀衛(wèi)玲 黃京 通訊員 鄒卉
湖南“異地高考”方案出爐。
12月24日,省政府辦公廳審批并轉(zhuǎn)發(fā)了《湖南省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工作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定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湖南“異地高考”有三個條件
辦法明確了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的具體條件:
外省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可通過中考錄取到流入地普通高中學習,或憑初中畢業(yè)證書通過注冊入學進入流入地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習;自高中一年級起(含高一的第二學期)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學校就讀,取得就讀學校學籍,并參加了湖南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應、往屆畢業(yè)生,可憑學籍證明和其父母居住證在湖南報名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在湖南連續(xù)就讀兩年以上(含兩年)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應、往屆畢業(yè)生,可參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生考試。
另外,本省戶籍隨遷子女參加高考,既可在學籍所在地報考,也可在戶籍所在地報考。其報考時,需提供相應的學籍或戶籍證明材料。
明年起實施,可補報
省教育廳表示, 近年來流入我省的外省籍進城務工人員逐漸增多,為保障隨遷子女公平受教育的權利和升學機會,省教育廳、省發(fā)改委、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進行了廣泛的調(diào)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見和充分論證。
由于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已經(jīng)結(jié)束,省教育廳強調(diào),辦法出臺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對滿足條件的隨遷子女予以補報,避免出現(xiàn)考生不能及時報名參加高考的問題。
湖南方案
外省籍隨遷子女接受義教后,可通過中考錄取到流入地普高學習,或憑初中畢業(yè)證注冊入學進入流入地中等職業(yè)學校
自高一起(含高一的第二學期)在流入地普高就讀,取得就讀學校學籍,并參加了湖南普高學業(yè)水平考試的應往屆畢業(yè)生,可憑學籍證明和其父母居住證報名
本省戶籍隨遷子女高考報考,在學籍所在地和戶籍所在地均可
特點
湖南方案門檻低
不需父母工作、社保證明
相比其他省,我省的方案更靈活,有兩個特點。省教育廳解釋:一是全覆蓋。適用對象不僅包括了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還包括了經(jīng)商、自主創(chuàng)業(yè)、自由職業(yè)者等其他進城人員的隨遷子女,確保每一個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都能在當?shù)仨樌麉⒓由龑W考試。二是符合我省進城務工人員的現(xiàn)實狀況。當前我省進城務工人員參保率普遍較低,務工形式相對靈活,根據(jù)我省對流動人口實行居住證“一證通”管理現(xiàn)狀,為此辦法規(guī)定:隨遷子女報考時只須提供其父母的居住證,不需提供其父母的工作證明、住所證明和社保證明等,簡化了程序。
影響
不會導致
我省高教資源緊張
辦法實施后,會不會造成我省高等教育資源緊張?
省教育廳分析,由于我省是勞務輸出大省,加上本省高等教育學齡人口明顯減少,以及外省戶籍隨遷子女在湘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不多,而且目前我省有普通高校105所,居全國第五位,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因此不會有影響。
外省連線
黑龍江:累讀三年,父母擁有合法職業(yè)和住所 黑龍江成為全國首批打破異地高考報名限制的省份,條件是:在黑龍江省累讀三年,父母擁有合法職業(yè)和合法固定住所。
山東:對父母合法職業(yè)和社保沒做要求 山東版的“異地高考細則”對學生父母要“有合法職業(yè)和穩(wěn)定住所(含租賃)”、“繳納社會保險”等沒有專門要求,只是要求從2014年起,具有高中段學校學籍等外地考生可報名參加高考,并與當?shù)乜忌硎芡鹊匿浫≌摺?/p>
北上廣:方案暫未出臺,明年高考廣東仍強調(diào)戶籍審核 北京異地高考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提交北京市委市政府審定。上海缺少操作基礎,試行至少要在2014年以后。上海的高校招生對象中,仍然包括了“本市戶籍”和“非本市戶籍”兩類。廣東方案仍在制定中,2013年高考方案強調(diào)戶籍審核。
相關專題 |
· 2012高考報道_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wǎng)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