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高考‘狀元’100多位,至今無一成為行業(yè)領(lǐng)軍人物或國際大師!薄胺穸ㄈ祟惤逃、特別是中國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沒有良心;不肯承認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是沒有良知。”
61歲的國家督學、云南省政府參事羅崇敏言語斯文、語速不快,觀點卻銳利而有情懷。3月7日至9日,他來漢連續(xù)舉行多場演講,并抽空與記者進行兩小時的暢談。
“我能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教育!绷_崇敏感嘆。直到30歲時,他才參加雙補,重讀初中。后來,他所在的化肥廠倒閉,被調(diào)入江川一中任炊事員,每天都要干三件事,做飯、敲鐘、刻蠟板紙。那時,他最大的心愿是人們不再喊他“師傅”,而是能喊他一聲“老師”。
“我從雙補開始,后來拿下三個?啤蓚本科文憑,又讀了碩士和博士,從30歲讀到54歲,后來我開始帶碩士生博士生!绷_崇敏說。此后,他先后擔任云南紅河州委書記、云南省教育廳長等,以銳意改革而聞名。
對于教育,羅崇敏提出了一個悖論:人類因教育而文明,人類也因教育而野蠻;人類因教育而智慧,人類也因教育而愚昧。最智慧的人給人類造成的災(zāi)難最大,最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給社會帶來的破壞最強。我們不得不反思,人類的教育出了什么問題?人類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他提倡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觀。羅崇敏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和家長,不要把讀大學作為吃飯謀生的手段,要作為人格訓練、思想開闊、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機會。我們的教育,應(yīng)該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有獨立人格、社會責任、民族情懷、國際思維的人。
羅崇敏尤其強調(diào),不要將讀書作為一種工具,而要作為一種生活、一種境界去追求。“大學生要多讀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與文學名著。”羅崇敏堅持每天必須讀書的習慣,最近他讀了納德·哈里·科斯與王寧的《變革中國》,該書對于中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記錄讓他印象深刻;石述思《說中國》中,以案例切入的現(xiàn)實分析,在他看來這無不透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哲學和藝術(shù)形態(tài)視野中的教育》對于多種教育哲學流派思想的總結(jié)與闡述,讓羅崇敏覺得客觀又實用。
高考“狀元”為什么難以成為領(lǐng)軍人物?羅崇敏的回答是,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不可取,應(yīng)該推廣價值教育思想,著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價值取向、知識儲備、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人物簡介
羅崇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民族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羅崇敏“30歲念初中”、38歲當上副科長、年近50成為正廳級官員。擔任紅河自治州州委書記、云南省教育廳廳長時,羅崇敏以發(fā)起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而聞名——因“減負不力”免職十多位校長、大幅度傾斜民辦教育、取消中考、率先在全國提出基本普及13年教育甚至將主倡的“三生教育”推向全國。羅崇敏被媒體譽為“改革派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