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了半個多世紀的“課間10分鐘”今后有望得到延長。針對政協(xié)委員在今年北京市兩會中提出的“課間休息再延長5分鐘”的提案,市教委日前正式作出回復:“鼓勵中小學就延長課間時間進行試點!
曾幾何時,課間10分鐘是孩子們歡樂的時光:去操場跳繩,在水泥臺上支幾塊磚來一局乒乓球,或者圍在墻角打玻璃彈珠……但不知不覺中,這樣的場景消失了。教學樓越蓋越豪華,孩子們卻難有下樓玩耍的機會,除了“時間太短”,“學生太多、操場太小”和“老師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是許多孩子不下樓的理由。于是,青少年體質(zhì)不斷下降便成了必然。
國家一直在強調(diào)減負和素質(zhì)教育。作為中小學,“安全”和“課業(yè)”不應成為剝奪孩子們課間10分鐘的理由。從這個角度來說,重要的不是從哪兒再給孩子們多“擠出”5分鐘,而是如何還給孩子們課間的快樂時光。
一辯:延長課間休息,就得壓縮課堂時間?
正方:優(yōu)化教學,每課時完全可以縮減5分鐘
王學明(海淀區(qū)學生家長):最近大家都在討論課間延時5分鐘的事情。作為家長,我歡迎并期待學校盡快付諸實施。的確,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沒有我們小時候的課間快樂時光了。至于多出的5分鐘,我認為通過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每課時減少5分鐘完全不會影響教學效果。
大學畢業(yè)后我在老家當過三年的小學老師,每堂課40分鐘的時間,老師和同學寒暄、寫板書,甚至是批評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學生,這一塊時間就要用去至少10分鐘,也就是說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用于教學。既然這樣,如果老師的課前準備更加細致,課堂效率更高一些,35分鐘完全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騰出的5分鐘不就可以納入課間休息了嗎?我想這樣做學生也會歡迎的。
反方:壓縮課堂時間不如延時放學
蔣建國(化名,西城某小學教務負責人):現(xiàn)在的課堂時間已經(jīng)非常緊湊了,再擠出5分鐘給課間休息,我認為不現(xiàn)實。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在增加課間5分鐘后,放學時間順延至下午5點左右。這樣其實對孩子、對家長都有好處。
現(xiàn)在國家和北京市對小學的“減負”要求很高,我們基本不給學生留回家的作業(yè)。這就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必須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而不是通過以前常用的家庭作業(yè)。原有的時間都不夠用,更不用說再減少5分鐘。而如果采取順延放學時間的話,不僅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得到了保證,而且家長最頭疼的“下班晚無法接孩子”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豈不是一舉兩得。
二辯:延時5分鐘,就能給孩子帶來歡樂?
正方:起碼可以去趟廁所,買點兒吃的
趙文鈺(13歲中學生):我們哪有什么課間休息?我們壓根就沒有什么休息時間的。課間休息一共才10分鐘,上節(jié)課的老師稍微一拖堂,就沒有時間了。有的時候,上節(jié)課的老師還沒有下課,下節(jié)課的老師已經(jīng)在教室門口等著了。而且,就算不拖堂,老師也還要在下課的時候給我們布置各種任務、作業(yè)什么的。
所以我們通常一上午都不敢怎么喝水,只有在中午大課間的時候上一次廁所。如果真能延長個5分鐘,起碼我們可以有時間去趟廁所,或者餓的時候可以去學校商店買點吃的。去教室外的走廊,或者下樓活動筋骨的時間也充裕了許多。
反方:受數(shù)字產(chǎn)品影響,00后基本“不運動”
趙麗(化名,中學教師):現(xiàn)在學生上課基本上都是在樓上,為了學生安全起見,我們學校的教學樓通往樓下的門,在學生上課期間都是鎖住的,而且學校禁止學生在樓道里追逐打鬧、進行劇烈活動。所以,就算課間休息的時間延長了,孩子們還是沒有什么活動空間。
另外,00后的孩子們是在數(shù)字產(chǎn)品的全方位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就算平時在家有大把的休閑時間,他們也大多是抱著iPad或者智能手機消磨時間,不會有戶外運動的習慣和興趣。像我們童年時期玩的跳繩兒、踢毽子什么的對他們來說,遠沒有“憤怒的小鳥”、賽車游戲有吸引力。所以,如果延長了課間休息時間,孩子們反倒會顯得有些無所適從,除了上上廁所,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
三辯:與其課間延時,不如先增加活動課?
正方:每天放學后專設課外活動課
邵瑞(小學校長):政協(xié)委員提出的“課間休息延時5分鐘”引發(fā)了廣泛爭議,其實大家爭議的本質(zhì)不在于延時的長短,而是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的時間離開課堂去活動,去享受本該屬于他們的歡樂。既然這樣,我覺得不如每天學校都設立一節(jié)課外活動課。
延時5分鐘,這5分鐘上哪兒補?學校確實有難處。這牽涉到整個年度教學方案的修訂、教師的備課,以及家校之間的溝通,因為有的家長受“小升初”、中高考的影響不一定會理解。而如果改為讓學生在專門的課外活動課上去活動,就不涉及這些了。此外,學校還可以分發(fā)給學生羽毛球拍、籃球等器材,配合體育老師的輔導,讓學生們的活動時間更充分、內(nèi)容更科學。
反方:極易“異化”為課外輔導課
劉若謙(教育雜志編輯):課間10分鐘從新中國成立后開始至今,一直是我們中小學甚至大學的“標準作息”。幾十年來,課間10分鐘的弊端已經(jīng)很明顯,學生根本無法得到充分的活動和休息,延時勢在必行。
對于一些學校提出以“課外活動課”替代課間延時的做法,我堅決反對。這是學校在偷換概念。課間休息是休息,課外活動課是“課”,絕不能等同。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的中小學都背負著升學考試的考核壓力,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背景下,課外活動課極容易被擠占異化為課外輔導課,這就斷送了這些年減負所取得的成果。課間10分鐘都有老師會擠占,更不用說課外活動課了,并且由于校園封閉,外界監(jiān)管的難度也很大。
專家觀點
形形色色的減負
實際是在“增負”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說實話,我現(xiàn)在對反復出臺的、各種打著為學生減負旗號的七七八八的條令很反感。確實這些條令頒布的初衷都是為了學生們好,我也不否認政府部門為出臺這些條令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實際的效果又是怎樣的呢?無論是“最嚴減負令”,還是各種五花八門的條令,最后基本上都是無功而返。就拿這“減負令”來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減負令”實際出臺之后,有30%的孩子是感覺到明顯“增負”的。
所以如果不觸及核心改革問題,這些條令都只是表面文章而已,不僅初衷無法達到,反而會讓政府愈加喪失公信力。所謂減負的核心,一是要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化,縮小各個學校間辦學條件的差異,進行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就拿北京一個地區(qū)的學校來說,學校和學校間的差距有多大啊,這就是資源配置不合理、嚴重失衡的表現(xiàn)。針對這些不合理的方面,政府就要建立起相應的問責機制。二是要推進中高考制度的改革,改善當前“行政錄取”的招生模式,建立多元的學生評價體系。不從這兩個核心出發(fā)進行改革,一切都是白搭。但是這兩方面的改革都觸及到了核心利益,所以各種五花八門的法令都不過是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權力,并不是真正的對學生負責,對于我們的未來負責。
眾說紛紜
課間長短是形式
能否減負是關鍵
睡不醒的喵:老師拖堂,占用孩子課間時間是常態(tài),孩子能趕著去個廁所就不錯了!能不能先保證孩子的10分鐘課間?能不能別連眼保健操的時間都占用?
風吹稻花笑:教育制度在那,時間長短都一樣,都是形式,減負才是關鍵。
墨香天使:這有何難?切,少上5分鐘不就結(jié)了。木頭!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鐘。
楠楠康:我同意延長!10分鐘本來就好短,老師再拖拖堂什么的根本就沒有時間了。就是因為時間這么短,所以學生都沒有活動的時間。要我說,延長到半個小時才好。小學本來就學不了什么知識,還是讓孩子多玩玩,有個記憶深刻的童年才好。
本報記者張航 實習生牛偉坤 J067 制圖吳薇 H114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