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許朝軍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昨天一朋友告訴筆者,孩子今年參加高考,在孩子應考期間,自己想方設法為其減壓,學校和老師也經常采取電話溝通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但考試結束后,這種關愛大部分都停了下來,孩子反倒陷入了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特別是高考結束后一段時間,孩子反而出現(xiàn)了干什么都興味索然,或者除了和同學玩鬧、上網,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甚至整天坐臥不安、愁眉不展的“亞健康狀態(tài)”。
現(xiàn)實中類似的例子在高考考生和中考考生中幾乎舉不勝舉,這就是“后高、中考時代”考生面臨的特殊敏感期,在這個期間,關愛更應象考前和應考時期一樣,須臾不可缺位。
每年的高、中考是學生受檢閱的關鍵時期,也是考生身心壓力最大的時期,于是現(xiàn)實中各種緩解心理壓力并科學實施心理疏導、體現(xiàn)著社會對考生濃濃關系的各種人性化舉措就會漸次出現(xiàn),包括開設心理輔導熱線,輿論媒體刊登相關關注性引導文章等等。特別是在高、中考進行過程中,實施交通管制、禁止噪聲驚擾考生、為考生送清涼等等行為也屢見不鮮。但考試一結束,這種關愛性的舉措往往也就不了了之或者立即消失。殊不知,對于考生而言,考前關愛很需要,但最需要的,還是在“后高、中考時代”。
進入“后高、中考時代”的考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一種與備考、迎考期間截然不同的反應:對生活乍然松散的不適應和手足無措,面對空蕩蕩時的心靈寂寞,對成績的擔心和焦灼,以及對學友分離的不舍,還有就是猛然進入高、中考后教育和管理“真空”狀態(tài)下的迷惘和困惑。
于是,在走出考場的考生中間,出現(xiàn)了一系列帶有明顯問題傾向的行為和舉動。
一是陷入成績不理想的焦慮和自責甚至是愧疚和不安,導致一些考生整日以淚洗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哭泣、傷心、憤怒心理更加焦慮煩躁,甚至出現(xiàn)自虐、出走和輕生行為等畸形。
二是自我放縱。一走進考后教育和管理“真空”,再加上個別家長有意補償孩子的心理,對孩子疏于管理而且在花錢和行為上有意放縱,結果是酗酒、泡網吧甚至是賭博或者干脆騷擾女同學等行為已初現(xiàn)端倪。往年也曾出現(xiàn)一些中學畢業(yè)生高、中考后聚眾酗酒打架被治安拘留的尷尬事件。
三是因為缺少來自社會和家庭甚至是學校的正確引導和對待,比如對考試不理想的考生有粗暴的恨鐵不成鋼式教育,學校對那些沒有升學指望的考生不再過問和理睬,過度追捧狀元和忽視落榜生等,讓一些發(fā)揮不理想或者成績不好的學生更加沉淪和自暴自棄,結果導致更大的心理隱患和行為隱患發(fā)生,其中甚至有考后無顏面世的行為危機出現(xiàn)等。
所以,對于考生而言,關愛和關懷不能休止于考試的結束,而更應該體現(xiàn)在“后高、中考時代”。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的輿論引導和家庭教育,家校、師生聯(lián)系,開設心理熱線等方式,引導考生正確面對高、中考,把考試當作成長的一個檢驗而不是階段性的標志,把高、中考當作新的起點而不是一種嚴謹、約束性強的學習生活的結束,從而正確面對高、中考后階段性假期的意義,自覺約束自己走出考后放縱的心態(tài)和過分歉疚的畸形行為。
家長要對孩子像考前一樣進行愛與關注,并積極引導孩子走出考試的壓力,利用考后的時機學會自立、自強、自我調節(jié),積極面對現(xiàn)實,并與孩子一道科學地安排考后生活,去充實和提高自己。學校要走出炒狀元和忽視落榜生以及考后就對學生撒手不管的思想,多組織教師與考生聯(lián)系、交流,并組織一些科學有益的集體活動,用集體的力量幫助考生走出緊張、焦灼以及放縱的畸形。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中小學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tài)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tài)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yōu)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tài)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yè)動態(tài)模擬填報系統(tǒng)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qū)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lián)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