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上大學,22歲碩士畢業(yè),26歲被聘為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研究員,28歲被聘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31歲成為博導。如今33歲的他,一手組建了近40人的微機電科研團隊,成為團隊學術方向帶頭人——劉清惓的青春,被網友評價為“彪悍”的青春。
走近劉清惓,我們發(fā)現(xiàn)“彪悍青春”里有這些密碼:壓力與汗水,興趣與孤獨,堅持與放棄。帥小伙劉清惓一直強調自己頂多是“中人之姿”:“說實話,我是被‘拔苗助長’的。”他回憶,“我記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拿了張報紙嚴肅地把我從童車上叫下來,跟我說中科大少年班的事,我似懂非懂!庇變簣@畢業(yè)時,6歲的劉清惓便在父親幫助下自學完了小學前三年的數(shù)學課程,直接跳級讀四年級。
“壓力是我的影子,甩也甩不掉”
“小學和初中都不輕松,無論是寫字的速度,還是作業(yè)的準確率、熟練程度,要比同學付出更多才能趕上趟!币恢碧幱诒葎e人小3歲的狀態(tài),劉清惓坦言“壓著打”、“跟不上”。
一路艱難跟跑,劉清惓直到初三才逐漸趕上自己的同學,隨后,考上了當?shù)氐氖≈攸c清江中學,感覺一切“順”了起來。進入高中后擅長物理等理科課程,劉清惓的優(yōu)勢便逐漸發(fā)揮出來,順利成為淮安當年唯一考入東南大學強化班的學生。
大學里,面對學霸如云的各路“神仙”學侶,他的壓力卷土重來。為了學好英語口語,劉清惓開始練習英文Rap。洗衣服時,一邊唱,一邊跟隨節(jié)奏搓洗衣服,路過的同學都把他當外星人?疵绖r,他聽完一句就暫停,自己讀一遍,同原聲比較、尋找差別,然后糾正自己的發(fā)音,力爭做到每一個發(fā)音都聽不出與原聲的差別。
在取得一些科研成果以后,東大碩士畢業(yè)的劉清惓,2002年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全額獎學金。
剛到美國留學時,劉清惓又一次感到“壓力山大”。美國同學超強的動手能力,讓他羨慕不已,更有危機感。于是,他開始比學趕超。兩三年后,他科研上的動手能力逐步追上美國同學,也掌握了汽車維修和特技駕駛的一些技巧,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愛車也改裝了。
“這么多年,壓力就像是我的影子,一直跟隨!蚊缰L’,的確有先發(fā)優(yōu)勢,但絕對是一種風險投資。”回憶自己成長的一路壓力與挫折,劉清惓認為,是父母的“風險管理意識”、自己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樂觀型性格,“幫助我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