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時間是檢驗效果的惟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而時間是檢驗“在家上學”效果的惟一標準。對教育而言,沒有成敗標準。換言之,家長自教孩子無所謂成功與失敗,只要孩子健康成長,并在將來能夠自立,家長的努力就算沒有白費。
對教育體制失去信心,是家長自教孩子的主要原因。對于現(xiàn)行教育體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無須多費口舌。實事求是地講,應試教育盡管存在各種弊端,但絕不是一無是處的洪水猛獸。尤其是,很多有思想的教師和學生以及政府職能部門在教育改革上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步伐,他們以各種方式和手段試圖找到一條適合的路子,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雖然教改步伐緩慢,但是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政府職能部門對教改和高考都有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認識。
可以說,教育改革怎么改,不單單是教育主管部門的事,這里面會牽涉到學校、學生,還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未來。教育需要改革,改革不能停留在紙上嘴上,允許教師嘗試、探索,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些。當然,也允許家長嘗試、探索。只不過,我們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些敢于嘗試、探索的教師和家長培養(yǎng)的孩子身上,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那些“在家上學”的孩子將是教育實驗的犧牲品。(謝慶富)
■三言兩語
●對公辦教育的極度失望和不滿,一些人選擇了“在家上學”,多元教育的嘗試值得肯定。然而,部分人并沒有清晰的新教育理念,有了家庭教育問題不愿意承認,不想去面對,把學堂當作了靈丹妙藥。
——品教
●學生教育階段可以定位未來嗎?孩子需不需要體能和精神上的壓力?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個體生命價值的完善。生命可以不同層次度過,但教育要讓一個人的價值實現(xiàn)。
——里京
●個人極度推崇這種教育方法,唯獨缺失的是正常在校與人交往的機會和常態(tài)的社會體驗。
——華磊磊
●如何合理地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是有關在家上學問題爭議的焦點。建議家長充分利用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等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社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給孩子提供各方面實踐、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融入社會。
——吳坡
●當有些人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的學校而托人情,走關系,甚至另行購買學區(qū)房時,當這些人看著孩子從學校拿回來的成績單或喜或悲時。有另外的一群小眾,他們帶著孩子逃離體制教育,選擇了文藝青年愛去的大理,讓孩子在家上學。當然,大理也許并不是最終的“家”,帶著孩子去旅行也許是最好的詮釋。
——路杰航
(來源:北京晨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