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個名為“微言教育”的微博在網上走紅,不到半年粉絲量就達到350多萬!拔⒀越逃笔墙逃啃侣勣k的官方微博,這段時間,在它組織的一系列微話題、微訪談中,教育質量成為人們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發(fā)展高質量教育,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成才,是提高國民素質、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教育質量為何備受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步入了快車道。應該說,“有學上”的問題已得到了較好解決,“上好學”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就是說,教育發(fā)展質量與人們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為什么教育質量問題這樣凸顯呢?
國家發(fā)展對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緊迫。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任務十分艱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主要靠什么呢?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國現在仍然是“窮國辦大教育”,盡管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大大增加,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優(yōu)質教育資源總體不足的狀況短期難以改變。
教育自身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幾年,提高教育質量工作取得很大進展,但從整體上看還不夠。比如,提高質量大多是在點上推進,統籌考慮和整體部署有待加強;一些工作還停留在具體層面,亟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制、激勵機制;相當一部分學校仍然圍著應試教育打轉,素質教育雖然有所進展,但推進比較艱難。
社會存在急功近利的風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是一項慢功夫。但由于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教育上的功利主義比較嚴重,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家庭“逼子成龍”、“逼女成鳳”,社會唯名校、唯學歷的現象大量存在。加之一些培訓機構的忽悠炒作,許多人形成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緊張心理,帶著孩子奔波于培訓班、“占坑班”,參加五花八門的競賽取證。這些都加重了孩子的負擔,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本應自由翱翔的“小天鵝”變成了“小考鴨”。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社會的強烈呼聲,反映了人們對辦好更高質量教育的美好期待。人們的愿望就是努力的方向,必須高度重視教育質量問題,牢固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fā)展觀,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質量問題怎么看
到底怎么看教育質量問題呢?從歷史和現實的經驗來看,至少應搞清以下幾個問題。
什么才是有質量的教育?有人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考的分數高,就是有質量的教育。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分數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如果孩子思想品德有問題、身體素質差,“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分數再高也算不上有質量的教育。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培養(yǎng)合格人才,“高分低能”恰恰是教育失敗的表現。判斷教育質量好不好,關鍵有四條:一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光是發(fā)展智商,還應培養(yǎng)情商;不光是學習成績好,還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二是尊重成長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適度、適量施加教育,不能拔苗助長。三是拓展個性空間,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天賦秉性,搭建多姿多彩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獲得自由發(fā)展。四是符合社會需求,注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有機銜接,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
我國教育質量到底怎么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從規(guī)模到質量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需求相比還有差距,集中體現為學生素質有待提高、杰出人才很不夠用。特別是過于注重應試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素質教育和教育質量是什么關系?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從總體上看,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根深蒂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仍然步履蹣跚。只有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改革管理體制、完善評價機制、嚴格規(guī)章制度,才能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提高教育質量主要靠誰?毋庸置疑,學校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陣地,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也不可小視。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站,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深深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興趣、言行舉止、道德養(yǎng)成。同時,社會不良風氣對教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只有學校、家庭、社會步調一致,擰成一股繩,教育質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歸結起來,有質量的教育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全社會都應在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上達成共識,相互理解,共同努力,攜手承擔起培養(yǎng)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
◎評價“指揮棒”怎么指
評價是教育的風向標和測量儀,“評什么”決定了“教什么”和“學什么”。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加強教育管理的統籌協調,激發(fā)學校和教師隊伍的生機活力,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當前,教育評價不科學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究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管理、辦學和評價不分家,評價標準單一、方法較為簡單。
為改變這種狀況,2010 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下一步的關鍵是抓好貫徹落實,逐步推進教育評價的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
首先,要明確評什么。確定學生、學校和教師為主要評價對象,明確評價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建立完善多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
評價學生,應打破“唯分是舉”,把品德發(fā)展、學業(yè)發(fā)展、身心發(fā)展、興趣特長和學業(yè)負擔納入評價內容,進行綜合考察。應在總結推廣各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學生評價體系,使之更全面、更科學。
評價學校和教師,不能唯升學率,而應全方位、多元化。完善科學的教師績效評價制度,全面評估教師的德、識、能、績,改變單憑分數評價教學優(yōu)劣的做法。建立有利于推廣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完善教育質量監(jiān)測評估體系,糾正單純以升學率評判辦學質量的傾向,尊重學校的差異,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其次,明確怎么評。應逐步改變“政府評學校、學校評教師、教師評學生”的單向度、封閉式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學校、學生、家長和社區(qū)共同評價機制,培育社會專業(yè)評價。應突破紙筆測驗模式的評價方式,增加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生成長記錄,建立學生培養(yǎng)的跟蹤監(jiān)測體系,實施動態(tài)化管理。
完善考試招生制度。這幾年,中考已經把日常評價與畢業(yè)考試評價結合起來,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高考在部分省份進行自主命題改革,一些高校開展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招生。今后將通過科學平穩(wěn)、漸進有序的改革,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使學生成長成才的“獨木橋”變?yōu)椤傲⒔粯颉薄?/p>
◎教育綜合改革怎么著力
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的全方位調整。當前,教育改革的訴求越來越強,涉及的利益越來越多元化,碰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應切實加大教育改革的步伐,消除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增添新活力。
明確往哪里改。方向決定成敗。應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堅持按規(guī)律辦事,尊重教育規(guī)律、教學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 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教育發(fā)展變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
匯聚改革合力。教育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決不能簡單地“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局部整形,而應協同闖關、整體塑造。比如,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更高質量的教育,涉及財政、戶籍等制度,顯然不是一時一地、一個部門解決得了的。應重視改革的系統設計和整體安排,健全改革的領導體制,建立激勵機制、政策突破機制,從深層次解決問題。充分汲取社會各界智慧,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努力尋求教育改革的最大“公約數”。
突出改革重點。全面推進首先要找準突破口。在辦學體制方面,2013 年將出臺支持民辦教育發(fā)展的意見,全面清理各種歧視性政策。在管理體制方面,重點推進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深入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切實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在保障機制方面,重點建立健全各級政府教育經費分擔機制,確保國家財政性經費支出落到實處。
◎強教為何必先強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決定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因素。有了好的教師,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育。
推動教育質量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從政府來講,應創(chuàng)造有利于教師工作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及條件,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教師教育培養(yǎng)模式,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完善培養(yǎng)培訓體系,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yè)化水平。這幾年,國家針對農村教師隊伍狀況,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了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為農村補充了大批優(yōu)秀教師。實施了以農村教師為重點的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大力促進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今后,還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的支持力度,繼續(xù)深入實施“特崗計劃”,建立農村教師補充新機制。
同時,應切實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這是教育隊伍吸引人、留得住人的關鍵。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fā)放。健全符合教師職業(yè)特點、體現崗位績效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落實和完善教師社會保障政策。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工作的教師,實行工資傾斜政策。
對社會來講,應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一個國家重視不重視教育,首先要看教師的社會地位。在世界各國,教師通常都是受人尊重的職業(yè),我國更是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應大力宣傳教書育人楷模的先進事跡,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讓教師成為全社會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羨慕的職業(yè)。
從教師自身來講,應自覺加強專業(yè)學習和師德修養(yǎng)!皩W為人師, 行為世范”, 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價值追求。教師要把教書放在第一位,打牢深厚的知識功底,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同時加強師德修養(yǎng),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教育是國計,更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只有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造就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才能用人力資源強國的教育夢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