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民文
- English
- 網(wǎng)站無障礙
- 舉報

- 登錄
海外華裔學子云端相聚 在詩詞誦讀中“暢游”中華山河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華東師范大學方面11日披露,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yīng)用管理司主辦,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華東師范大學)承辦的“環(huán)游中國”中華經(jīng)典詩文誦讀線上交流展示活動中,來自菲律賓、緬甸、越南、德國、瑞士等國家的12名華裔學子以及海外詩文愛好者們相聚云端,以誦讀為橋、以文化為魂,開啟了一場跨越山海的中華文化巡禮。
12位選手以經(jīng)典誦讀結(jié)合文化闡釋,為觀眾鋪展了一幅兼具山河之美與人文溫度的詩詞畫卷。作為教育部語用司“中華經(jīng)典海外拓展計劃”的重要實踐,本次活動自今年8月5日啟動以來,以“環(huán)游中國”為主題,將中華經(jīng)典詩文和地理文化進行融合,面向全球華校學生及海外詩文愛好者征集誦讀作品。最終,組委會精選出60份展示作品,其中的12份代表性作品進入本次線上交流展示。
德國的李睿以《沁園春·雪》開篇,傳遞北國壯闊風景;菲律賓的蔡捷用《春夜喜雨》勾勒江南溫潤氣質(zhì);瑞士的鄧德為演繹的《岳陽樓記》展示了士人胸襟;菲律賓的馬藝立以《過零丁洋》詠嘆古人堅貞氣節(jié);德國的李蘿莉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收尾,用質(zhì)樸真摯的誦讀道出了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此次誦讀的詩詞涉及地理范圍廣,充分展現(xiàn)了“北有風雪壯闊,南有四季如春”的中華山河畫卷。
選手們將個人才藝與人生經(jīng)歷交融于誦讀之中,讓詩文經(jīng)典呈現(xiàn)青春的色彩:泰國的吳秋香在誦讀《望廬山瀑布》時,展示了自己扎實的書法功力;德國的嚴金薇以自創(chuàng)長笛曲伴奏《如夢令》;菲律賓的傅柏瀚以一曲《姑蘇行》搭配詩誦;越南的黎氏錦云、菲律賓的呂瀅榆、緬甸的杜思琦也分別將旅行見聞與留學體悟“織入”詩行,借古典篇章抒發(fā)對中華文化的深切熱愛。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院長丁安琪教授指出,海外華校是中華文化海外扎根的“沃土”,華校學子則是文化傳播的“小使者”。本次活動以“詩為舟、聲為帆”,既創(chuàng)新采用線上互動地圖(H5)呈現(xiàn)所有詩詞作品,又通過“人工智能測評+專家復評”的遴選模式,讓中華經(jīng)典在科技賦能下煥發(fā)新活力。
“這次活動是對文化根脈的觸摸,是一段聲音的旅程,也是一次有創(chuàng)意的實踐。孩子們動手用視頻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熱愛?!钡聡胖葜形膶W校校長嚴萍說,“非常開心看到孩子們借著這樣的機會,在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讓傳統(tǒng)文化在內(nèi)心深深扎根。今后無論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把這顆種子傳遞到世界各地”。
本次活動邀請到國際中文教育、文化傳播、播音主持及古典文學研究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專家組成點評團。在前期評審階段,活動邀請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語言學家潘文國,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引馳作為領(lǐng)銜專家。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家徐子亮教授表示,選手雖在海外成長,但普通話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具備扎實的中文功底。播音主持領(lǐng)域?qū)<彝跞航淌趶恼b讀技巧角度提出“意是方向,情是血肉;情動于中,而達于聲;聲顯于外,應(yīng)于律”,贊嘆選手誦讀貼合文本、以聲傳情、情律相合。古籍研究專家方笑一教授、古代文學專業(yè)李清宇副教授從詩詞地理文化、歷史典故與文化故事切入,深化了大家對詩詞的理解。 (記者 陳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quán)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guān)注人民網(wǎng),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