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袁勃)今天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做客人民網(wǎng),就教育公平、“異地高考”推進等話題與網(wǎng)友進行交流。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通過電話連線參與其中。
網(wǎng)友黑椒牛柳問:在異地高考的話題當中,大家一直提的關鍵詞是教育公平,怎么看待異地高考和教育公平之間的關系?
熊丙奇介紹,異地高考話題已經(jīng)談了很多,從2009年開始就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從教育部的書面文字來講,就是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的當?shù)厣龑W問題,根據(jù)這樣一個描述,實際上它其實就是為了落實公民的平等的受教育權,因為我國的憲法和教育法都規(guī)定每個公民,不分他的家庭、不分他的民族、經(jīng)濟情況、性別等等,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受教育權包括接受義務教育權利,以及平等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權利。2008年,國務院已經(jīng)發(fā)文要求以流入地為主,公辦為主,兩個原則,來解決基層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他們接受了義務教育之后,由于無法在當?shù)刂苯訄竺麉⒓又锌己透呖,因此就面臨著他們接受完義務教育就要回鄉(xiāng),要么回到家里面,戶籍所在地求學的問題,要么就可能在城市里面打工,因此,針對這個現(xiàn)實問題,解決他們的升學問題就非常緊迫,所以,推進異地高考實際上就是為了落實我們每個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權,這也就是教育公平。
沈健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教育公平準確講是接受各類教育的平等機會,這是最重要的。隨著近年來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員進入城市,一方面為城市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一方面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的流動加快了。這兩個導致的結果是為城市發(fā)展做貢獻的時候,要融入到城市里生活,必然就帶來了自己的孩子,相對于傳統(tǒng)的戶籍制度從外地到這兒來,能不能和當?shù)厥忻窠邮芷降冉逃,因此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不僅僅是能不能讓外地的隨遷子女和本地學生接受教育的某一權利,最終是教育能不能給予公平機會,同時也為整個社會奠定公平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