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wǎng)>>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wǎng)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大學教授若想編好語文教材,必須多與中小學老師接觸交流,不能“居高臨下”站在大學的立場來指導
王旭明:這些年,一些教材出版單位喜歡請著名大學教授擔任中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對此你怎么看?
陳平原:視野開闊、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參與到中小學教材編寫中,當然有好處。首先是打破了原先相對封閉的教材編寫格局,其次是更多關注知識的整體性與延續(xù)性,最后,為推進教材革新提供了某種理論高度以及象征資本。但中小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畢竟不是一回事,切忌將原本應在大學才教的知識,提前壓縮到中學課本中去。大城市里的重點中學,教師和學生水平都很高,可這不是整個教改及課本編寫的主要目標。另外,過多站在大學教授的立場看問題,可能會忽略中小學生的生理特點、接受能力以及欣賞趣味等。若是這樣,調(diào)子唱得很高,但所編教材可能不切實際,不好用。
在我看來,大學教授若想編好語文教材,必須多與中小學老師接觸、交流,了解中小學教學規(guī)律;不能“居高臨下”,站在大學的立場來指導中小學教學。比如,北大中文系每年都派老師參與高考命題、組織高考改卷、培訓中學教師等,F(xiàn)在廣泛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語文課本,就是袁行霈教授帶著我們好些老師參與編寫的。北大中文系教授中,積極介入中小學教育、成功主持語文教材編寫的,當推錢理群和溫儒敏,他們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中小學語文教育。
王旭明:有觀點認為,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材需要創(chuàng)新,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陳平原:創(chuàng)新是個好詞,人見人愛;問題在于,什么叫創(chuàng)新以及如何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變了,教材的編寫方式也會跟著變;這樣的“新”,乃是有源之水,起碼能自圓其說。另一種“新”,著力點在選文,強調(diào)的是“新人”與“新文”,期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努力,我不太欣賞。有一陣子,我為大學生編散文選,和幾位老師分頭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篇章重疊。原因是很多傳世名篇的“好”,是得到廣泛認同的。為教材選文,應該只管好壞,不問新舊。對教師來說是舊的,對學生依舊是新;A教育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講求的是教學有效性,而不是編寫者的特立獨行。經(jīng)典閱讀與時尚閱讀,二者如何協(xié)調(diào),歷來見仁見智。我更偏向于前者,因為越是時髦的東西,生命力越短暫。而基礎教育是打底子的,這個“底”會長久地留存下去。小時候閱讀或背誦的詩文,應盡可能純潔無暇,摻雜太多時代的以及個人的色彩,我以為不妥。
所謂“創(chuàng)新”,一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對峙,一是古典與時尚的協(xié)調(diào)。此外,還有一點很少被人涉及,那就是如何養(yǎng)育或成全“文化的多樣性”。中國這么大,各地區(qū)的文化差異十分明顯;可是,因某些需要,大家都在追求“大一統(tǒng)”。所謂地方性知識以及方言文化等,完全被擱置了,這實在可惜。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wǎng)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wǎng) 版 權(quán)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