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綜試卷歷史題,體現了改革的精神,體現了貼進現實貼近生活,關注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
1.歷史試卷的基本結構保持穩(wěn)定
在整個文科綜合試卷中,歷史學科依然占100分,其中選擇題有12道題,48分;非選擇題包括1道主觀性試題,2道跨學科綜合題,共52分。試卷在學科分值分配和試卷結構方面基本保持了穩(wěn)定的態(tài)勢。
2.試題的命制基本達到科學嚴謹
整套試題,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基本達到嚴謹、平實,設問較直接明確;在試題資源的擇取上,選材恰當,情境創(chuàng)設合理。
3.試題注重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2014年高考歷史試題,注重考查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中所規(guī)定的各項能力。注重運用歷史材料創(chuàng)設學習的新情景,這與探究學習、發(fā)展能力的新課程理念相吻合,也為考生研習材料、探究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和平臺。特別注重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考生閱讀多種形式的歷史材料、解讀歷史信息、回答相關問題,關注了材料對解題過程的有效支撐,突出了“獲取和解讀信息”這一能力目標的考查。
注重運用能力的能力的考查。如第15題的研究性學習的體現,注重了對史學方法的考查;第37對四幅示意圖所蘊含的歷史信息的考查,注重學生提取信息能力,歸納分析的能力,為學習者自主探究提供了發(fā)揮的平臺,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便于考生發(fā)揮所長,展現其獨立研究的思維能力。
4.題目形式體現了多樣性
整套試題突出材料信息的解讀和闡釋;試題情境創(chuàng)設較豐富,題目呈現方式多樣。2014年歷史試題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信息豐富、形式多樣,除文字表達創(chuàng)設情景外,多種的試題形式,體現了對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對學習過程的考查。
5.注意到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
試題中體現出追溯文化源頭,關注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但是仍具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
6.在一定程度上關注了中學歷史教學實際和課標精神
試卷在對課標要求和中學歷史教學實際的關注上,比以往加強。一定程度上關注了中學歷史教育的職能和任務,關注了國民素質教育。選題上注重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歷史問題,出題角度上,具有一定的宏大敘事眼光。
張靜: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級教師
李曉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正高級教師
吳波: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 高級教師
曹衛(wèi)東: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研究中心 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