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學生在拍攝微電影《青春·刀與法》。
第八屆深圳市中小學校園法律節(jié)日前啟動,兩部預防青少年犯罪微電影引起了不少學生的關注,深圳第二高級中學的戲劇社團——“梨園新社”就是其中一部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團隊。這種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拍攝微電影的新形式,更好地激發(fā)起了同學們學法、守法的積極性。
艱難困苦 為“影”憔悴
《青春·刀與法》講述了一個因爭奪籃球場而引發(fā)的血案,是一部以法庭審批為主的微電影。由梨園新社17位同學攬下了微電影的拍攝任務,完成了從劇本創(chuàng)作到演出的全過程。
微電影,集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生動活潑、時間較短,受到眾多學生喜愛。但這對梨園新社從未接觸過微電影拍攝的17位同學來說卻是一個莫大的考驗。一切都是新的,一切摸著石頭過河。
11月16日是星期天,本該在家休息的時間,同學們卻在校園內進行部分鏡頭的拍攝,拍攝工作從上午一直持續(xù)到傍晚。學生“演員”們長得喜慶、說話幽默、演起戲來也含著滿滿的喜劇味道,這注定他們最初只能是一群喜劇演員,無法快速融入不良少年的角色,一個鏡頭重復不下20遍自然不足為怪。白天,烈日下,鏡頭前,他們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卻沒有一句怨言。夜深人靜,他們還在排練教室對臺詞,進行后續(xù)鏡頭的排練。
第二天,社團17人一大早便驅車前往深圳市育新學校進行拍攝。第一個鏡頭就是群架。群架鏡頭在育新學校旁的一處沙地拍攝,沙地弄臟了同學們的鞋子和褲腳,枯萎的蘆葦叢則暗藏荊棘和鐵釘?shù)任C。雖然只有寥寥幾個特寫和小鏡頭,卻花費了整整一上午。
午飯過后,大家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庭審環(huán)節(jié)的拍攝。庭審環(huán)節(jié)的拍攝可謂是更加艱難,同學們不太熟練的臺詞,導演對演員精確到1厘米的站位,對燈光和攝像師及錄音師嚴苛的要求,導致一個庭審環(huán)節(jié)鏡頭就拍了不下一小時。兩輪庭審鏡頭的拍攝一直持續(xù)到了晚上8點半才結束。
苦中有樂 喜笑開顏
其實拍戲的時候也不都是背臺詞的辛苦,多次NG(演員在拍攝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或笑場或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辛酸,也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小插曲讓人開懷。
微電影的導演之一賴食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廣東人,普通話里帶的都是滿滿的廣東腔。劇中有一句臺詞“充其量就是個二貨”,當導演言傳身教如何說好這句臺詞的時候,把“二貨”不折不扣地念成了“餓貨”,我們憋出了內傷也沒敢指出來。這直接導致了演員在接下來的鏡頭當中被導演帶跑了,也說成了“餓貨”。這時導演似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不動聲色地在后面補了一句“快來條士力架吧”,終于贏來滿堂哄笑。
這樣的小花絮還有不少,緩解了拍攝的緊張情緒,讓大家痛并快樂著。
寓教于樂 學法守法
利用微電影作為校園普法的載體,在這種寓教于樂的直觀的形式比單純的說教更能讓同學們接受,更能激發(fā)同學們學法守法的積極性。
此次的拍攝,讓大家覺得法律其實離自己并不遙遠。它不是個抽象的名詞,一個飄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等違法行為,觸手可及。
微電影《青春》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生活中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么?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揮起拳頭,抄起刀子,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并沒有不共戴天之仇?赡軆H僅因為一句口角,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的大好前程,讓人扼腕長嘆。
通過這次憲法宣傳日的電影拍攝活動,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更加理解到,應該也必須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深刻的認識到非常有必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世上沒有后悔藥可買,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悔之晚矣。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學生記者 張語知
(來源:深圳特區(q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