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齡30年的甘肅省宕昌縣鄉(xiāng)村代課老師王世明,因為從1989年開始出遠門打工過4年,中斷了教齡,他至今沒有轉正,工資只有400元。
講臺上的王世明 張鵬攝
王世明扛著木頭回家 陳慶港攝
教齡30年的甘肅省宕昌縣鄉(xiāng)村代課老師王世明,因為從1989年開始出遠門打工過4年,中斷了教齡,他至今沒有轉正,他認為,“可能永遠也轉不了正了”。
如今,他的工資只有400元。而當年與他一起代課的教師轉正后拿到了4200元。
王世明“出名”,是因為一張黑白照片。崇山峻嶺之間,一個人扛著一根幾十斤重的木頭回家。他的眼前,幾乎沒有路,只有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這根木料是建完學校后剩下的,因為代課教師工資低,村民們便把這根木料送給了他。
這張攝于幾年前的“木頭抵工資”的照片,至今還時不時被網(wǎng)民翻出來,流傳一陣子,感動一大批人。去年,他被評為“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可除了帶回一塊銅色的獎牌外,王世明的生活并沒有多大的變化。工資條上還是雷打不動的400元。
王世明是1980年在郭家灣村當上代課教師的,當時他18歲,初中剛畢業(yè)。王世明清楚地記得,工作的第一年,他每月的工資是17.5元。兩年后,他結婚了,陸續(xù)生下3個孩子。他的工資漲至每月40元,多了22.5元。
郭家灣村周邊的幾個村學,幾乎被王世明教了個遍。教學條件一個比一個艱苦,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走的山路也越來越多。
這些山路,王世明再熟悉不過。宕昌縣地處甘肅省南部,緊接青藏高原邊緣,群山環(huán)抱,地廣人稀。宕昌是甘肅出了名的貧困縣,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人多地少,自然條件惡劣,十年九災。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的岷漳地震,宕昌縣均未能幸免。
在孤島般的鄧家山,王世明一待就是9年,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學校。鄧家山孤懸在山巔,200多口人,幾乎都是文盲。鄧家山小學最多的時候一學期有40多個娃娃上學。
村里決定集資給學校蓋新房子,聽說這個消息,王世明高興得像個孩子,“房子是給學生們蓋的,我也要出把力”。
因為代課教師工資低,鄧家山全村同意,給王世明分了兩畝山地,以補貼家用。當年,兩畝山地收了600多斤麥子,王世明把麥子賣了,全部捐給村里建學校。
房子蓋好了,聽說鄉(xiāng)上搞退耕還林,可以分到一批樹苗。他又趕了十幾里山路,把樹苗拉來,種在了校園的四周。如今,當年他親手種植的這些落葉松已長到五六米高,亭亭如蓋,守望著這座已經(jīng)廢棄了的校園。
下一頁 |